推荐等级:
发布时间: 2022-01-19 16:15
扫码用手机做题
景观生态学中,相对面积大、连通程度高、有动态控制功能的背景地块是( )。
本题解析:
景观由斑块、基质和廊道组成,其中基质是景观的背景地块,是景观中一种可以控制环境质量的组分。因此,基质的判定是空间结构分析的重要内容。判定基质有三个标准,即相对面积大、连通程度高、有动态控制功能。
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级别为一级,关于NO2小时浓度监测频次的说法正确的是( )。
本题解析:
要求型。导则7.3.2.2,每期监测时间,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。7.3.2.3,1小时评价质量浓度监测值应遵循下列原则:一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,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、05、08、11、14、17、20、23时8个小时质量浓度值,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,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、08、14、20时4个小时质量浓度值。
已知湖泊出湖水量2亿m3/a,年均库容3亿m3,入库总磷负荷量为50t/a,出湖总磷量20t/a,湖泊年均浓度0.1mg/L,据此采用湖泊稳态零维模型率定的总磷综合衰减系数为( )。
本题解析:
根据湖泊稳态零维模型,磷平衡关系方程式为:入库总磷量(Qc0)-衰减磷量(kCV)=出湖总磷量(Qc)。又入库总磷量为50t/a,出湖总磷量20t/a,故磷的衰减量50-20=30(t/a),衰减系数为:30÷(0.1×10-6×3×108)=1(/a)。
当地环保局对河段排污混合区长度及宽度有限制。根据区域总量分配方案,项目排污河段尚有COD排放指标50t/a,按混合区允许长度及宽度预测的项目COD排放量分别为10t/a和15t/a,按达标排放计算的排放量为8t/a,则该项目允许的COD排放量为( )。
本题解析:
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的提出,应满足:①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;②符合其他相关环保要求(如特殊控制的区域与河段);③技术上可行。满足达标排放、满足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以及从严原则,A项最合理。
下列生态影响一级评价要求的图件中,属于推荐图件的是( )。
本题解析:
推荐图件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图形图像形式表达的、有助于阐明生态影响评价结果的图件,属于非强制性要求图件。根据评价工作范围内涉及生态类型不同,可选作相关图件来辅助说明调查、评价和预测的结果。三级推荐图件包括地形地貌图、地表水系图、海洋功能区划图、植被类型图、绿化布置图。二级推荐图件在三级推荐图件的基础上,增加土壤侵蚀分布图、水环境功能区划图、水文地质图、海域岸线图、土地利用规划图、生态功能分区图。一级推荐图件在二级推荐图件的基础上,增加土壤类型图、海洋渔业资源分布图、主要经济鱼类产卵场分布图、滩涂分布现状图、塌陷等值线图、动植物资源分布图、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图、基本农田分布图、荒漠化土地分布图。ABD三项属于生态影响一级评价中的基本图件。
在一特殊生态敏感区,拟建项目占地面积为9.8km2,其生态影响评价要求对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成图比例尺至少应为( )。
本题解析:
生态影响评价成图应能准确、清晰地反映评价主题内容,成图比例不应低于教材中的规范要求(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除外)。当成图范围过大时,可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,分幅成图;当涉及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时,应分幅单独成图,以提高成图精度,如表所示。由“一特殊生态敏感区”可知,项目为一级评价项目,再由“拟建项目占地面积为9.8km2”可知,成图比例尺至少1∶1万。
进行森林植被样方调查时,确定样地的面积的依据是( )。
本题解析:
对于物种丰富、分布范围相对集中、分布面积较大的地段可采取本方法。样方设置要根据地形地貌布设并进行调查记录,样方面积依据物种多样性来确定。一般地,群落越复杂,样方面积越大,最小面积通常是根据种一面积曲线的绘制来确定。一般乔木群落样方面积设为20m×20m,灌木样方面积通常设为10m×10m,草本样方的面积通常设为1m×1m,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则需要40m×40m或更大。样方数量可根据情况合理确定,须包括群落的大部分物种。
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,属于Ⅱ类项目地下水保护对策的是( )。
本题解析:
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保护与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减缓措施有:①以均衡开采为原则,提出防止地下水资源超量开采的具体措施,以及控制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水位变化诱发的湿地退化、地面沉降、岩溶塌陷、地面裂缝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产生的具体措施。②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,并根据项目建设所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制订相应的监测方案。③针对建设项目可能引发的其他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提出应对预案。
试卷分类:环评技术方法
练习次数:36次
试卷分类:环评技术方法
练习次数:20次
试卷分类:环评技术方法
练习次数:19次
试卷分类:环评技术方法
练习次数:24次
试卷分类:环评技术方法
练习次数:23次
试卷分类:环评技术方法
练习次数:23次
试卷分类:环评技术方法
练习次数:24次
试卷分类:环评技术方法
练习次数:26次
试卷分类:环评技术方法
练习次数:22次
试卷分类:环评技术方法
练习次数:24次